[大乘合集]4小时窥探原始大乘佛教的来龙去脉!从何处来?又会到何处去?为什么大乘教义这么复杂?那些高深的名词都是什么意思?大乘佛法是佛陀教诲吗?|新佛学金刚经|中观|瑜伽行派|如来藏|闲者知无涯
Riverside Study Club Riverside Study Club
14.4K subscribers
62,866 views
881

 Published On Jun 24, 2024

👇欢迎您加入我们的频道会员!👇
   / @riverside-sc  
-------------------------------------------------------------------------=
👇👇👇本期视频导航👇👇👇
00:06 - 大乘佛教兴起的原因和时间
04:31 - 大乘佛教和部派佛教的解脱道及其差别
07:27 - 大乘佛教的缘起法和一切法基础上的普遍案例
08:20 - 大成思想分三类:谈空、谈空后显真如、谈三性。
09:16 - 大成理论境界包括诸法实相、唯识观、非唯识观思想。
11:08 - 大乘道行分为三步:发起大乘道行、倒次地、五味实地。
16:41 - 三乘归一是大乘佛教的第三个步骤
17:34 - 佛性是因众生内在不同的圣道之音而不同的
19:32 - 大成的果地是大涅盘性,由大解脱和菩提法器显示
25:02 - 大乘佛教在南印度兴起,对抗外道力不从心
26:07 - 大乘佛教在西北印度迅速生根发芽,受到社会需求和政治需求的影响
29:10 - 大乘佛教通过佛教文学、艺术等形式,唤起人们对佛陀的崇敬与信仰
33:21 - 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维摩诘所说经》
34:30 - 大乘佛教与群众运动紧密相关
39:11 - 龙树菩萨作为大乘佛教的论师,阐扬了大乘佛教的基本思想
41:40 - 佛教大众认为佛陀永恒不灭,但佛陀寿命无量。
41:55 - 佛陀本生故事、因缘故事等被创造和传播,大乘佛教宣教成功。
42:51 - 大乘佛教经典并非佛陀亲说,佛教界内部对此持不同意见。
50:00 - 推测部派佛教时期的三成说是普遍被承认的
51:40 - 太虚大师提出大乘佛教经典来源于秘密传,称之为隐传
56:11 - 大乘佛教的第二期酝酿期或见显期,在大乘经典的原始状态传出来后,逐渐得到发挥
58:23 - 大乘佛教的因素:信仰、思想、理论、行动逐渐融入原始佛教时期。
59:33 - 大乘经教的类型和出现时间,包括法华般若华严。
01:03:46 - 大乘运动正式形成的标志:领袖和组织的出现。
01:06:43 - 大乘佛教兴起的标志:领导者和组织形成
01:07:55 - 大乘佛教经典的丰富与大成僧团的兴起
01:12:17 - 大乘佛教兴起的原因:重信仰和实践的倾向
01:15:03 - 佛陀的成道事迹和大乘初期中信仰的净土系统
01:17:01 - 龙树菩萨出世弘法,为大乘中观派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01:21:29 - 大乘佛教经典属于佛教思想,可以弟子传达的也行
01:23:20 - 引用佛陀原话不可靠,需把握佛陀精神
01:25:13 - 过度解释佛经会导致读死书,把握佛意最重要
01:28:51 - 大乘经典的传出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每期都有不同的特点和思想
01:31:41 - 般若经是大乘佛教的核心,种类繁多,时间跨度大。
01:33:45 - 般若经分为六大分类:小张、大张、小品、大品、杂品、大集。
01:35:00 - 般若学强调真理观上的空,认识论上的中空,一切法无德也无所得。
01:40:00 - 般若思想的空性并非哲学探究,而在于破执着
01:44:16 - 华严经是佛典中万经之王,博大精深,号称万经之王
01:47:07 - 华严经提出了三界唯心的思想,阐述了全体关联关系,具有唯心性质
01:48:24 - 唯识学是华研理论的代表,强调信和发心的重要性。
01:49:30 - 华严经强调信和发心,强调修行的漫长过程和道次第问题。
01:54:17 - 华严经的修行过程包括信、发起菩提心、漫长的过程、实地境界和大日如来境界。
01:56:41 - 佛陀传法要针对众生的善根,为大小城的出现奠定合理的说法。
01:58:39 - 除了佛陀外,维摩诘经中另一中心人物是维摩诘居士,他是大富大富人,代佛说法。
02:03:28 - 维摩诘经抬高在家修行居士的地位,高扬大成的智慧境界和慈悲精神,对大乘佛教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
02:05:01 - 维摩诘经简化了传播口号,让传播更方便,具有力量
02:05:27 - 维摩诘经提出无助即一切法以无助为本的理论,影响中国禅宗
02:06:37 - 维摩诘经提出广行菩萨道,强调以方便为上,但方便容易出下流
02:13:20 - 净土需要修行,不同于其他净土的立往生
02:14:00 - 药师琉璃光如来经是中国人特别重视的净土,因为想获得现世的福报
02:17:13 - 龙树称之为一行道,后来在东亚地区被极端化,成为一个他立往生的修行法门
02:21:40 - 印顺大师对瑜伽行派的思想进行了印度三系的划分
02:23:50 - 现代学界对大乘佛教进行了四种划分,包括无相为明教、佛性如来藏教、纯粹为实教和心性如来藏教
02:25:49 - 佛性如来藏思想和大乘中观思想的整合产生了三姓说的瑜伽行教思想,包括有唯一为实和无唯一为实两个分流
02:30:01 - 大乘佛教的两个宗派:中观派和瑜伽行派
02:32:20 - 中观派起源于大成运动,龙树菩萨是代表人物之一
02:35:05 - 龙树菩萨的中论颂强调一切法空是假名,安立一切法在绝对运动之上
02:38:21 - 龙树主张破敌破执着,而不是建立自己的立场。
02:40:15 - 龙树理论高深莫测,但实践非常接地气,积极入世。
02:41:41 - 龙树重视净土信仰,而提婆菩萨是他的唯一弟子。
02:46:40 - 破一有一无因缘法,破除执着,显露真理的绝对运动性
02:49:07 - 破法的目标是破除人世的一切执着,显示真实,即真理无绝对
02:51:05 - 龙树提婆开创的中观派分为根本中观派和晚期中观派,后者又分为英城派和自序派
02:55:00 - 中论颂的诗论,100多本中论颂的诗论,岳称的中文松试论一出。
02:55:38 - 中观自续派与中观应成派的区分,判教意义上的切割,发生在中观应成派在西藏流行以后。
02:58:39 - 小乘教派在印度大乘佛教兴起后一直存在,人数和规模上一直比大乘多。
03:03:20 - 大乘佛教学术第二分期,佛性如来藏时期的理论,引发大乘思想和修行的大转向。
03:05:38 - 大乘佛教第三期学术成就,通过三姓说彻底调和早期般若空观和中期佛性如来藏思想,建立起实学观和心性如来藏学说。
03:10:23 - 大般涅槃经提出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皆可成佛,对中国佛教界带来震撼性的影响,对日本佛教也有很大影响。
03:11:44 - 解深密经是心性如来藏的根本经典
03:14:41 - 解深密经的30叛教具有学术意义,但不能评判佛法高低
03:18:49 - 印度教的形成是因为婆罗门教与大乘佛教的竞争
03:20:01 - 介绍了三位主神和梵天在印度教中的地位和演化
03:22:32 - 讲述了印度教理论成熟的过程和吠檀多派的地位
03:24:23 - 瑜伽行派是印度教六派中的一个派别,以修行方式为本,融合了大乘佛教思想
03:28:21 - 瑜伽行派形成西北和南方两个宗教基地
03:30:24 - 弥勒菩萨身份有争议,有人认为是假托无助之名编出来的
03:35:11 - 瑜伽行派创派大师为无助,弟弟世亲大师是说一切有部领袖
03:36:40 - 皈依了余嘉行派以后,大城振兴比丘达数万人
03:38:28 - 世亲大师一生在印度造寺院600余处,身边常随弟子1000余人
03:41:11 - 世亲大师被尊为祖师,但真正让他成为宗教运动主流的是因为他做了帝师
03:45:04 - 印度大乘佛教在公元7世纪中兴,戒日王修建佛塔
03:46:10 - 纳兰陀寺是印度大乘佛教的黄金时期,瑜伽行派主导
03:49:53 - 纳兰陀寺在公元12世纪初被伊斯兰军队焚毁,标志着印度佛教的消亡
03:53:21 - 中观派的融合导致特色丧失,印度大乘佛教衰落。
03:54:13 - 密教的兴起和内部宗派的恶性竞争导致大乘佛教衰落。
03:55:16 - 婆罗门教吸收大乘佛教义理,佛教吸收婆罗门教秘术。
-----------------------------------------------------------------------
✌频道系列内容,最佳观影顺序建议✌
01-----早期佛教史-----:   • 佛教在印度的消亡史|超岩寺|佛教东传|早期佛教分期|大乘佛教分宗|密教消亡...  
02-----部派佛教史-----:   • 佛陀的堂弟,反佛的男人,提婆达多的旗帜-苦行无错|分裂|佛相|提婆达多|异...  
03-----印度大乘佛教史-----:   • 大乘佛教的理境、道行和果地|五位|十地|转染成净|真实菩萨|道次第|无余依...  
04-----中国佛教简史-----:   • 磨难中向前,一度把佛教推成国教的高僧们!神僧|释姓|佛教仪轨|译经|玄学|...  
-----佛教诗词系列-----:   • 佛教中的禪意如何點亮人生?法眼|宗風|是會因緣|明心見性|禪意 |臨濟棒|...  
-----自得其乐系列-----:   • 《春有百花秋有月》”平常是道“的禅学小故事  

✌最新更新系列,请关注本频道播放列表(按数字顺序观看)✌
-----------------------------------------------------------------------



佛教#佛学#历史#哲学#宗教#国学#传统文化#智慧#思考#启示#心灵#精神#修行#佛法#佛经#佛理#佛教学#佛教史#佛教艺术#文化#文明#知识#学习#教育#解惑#领悟#开悟#觉知#冥想#禅定#静心#安静#宁静#和平#和谐#慈悲#善良#仁爱#宽容#包容#理解#理性#理智#真理#真相#意义#价值#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思想#思维#逻辑#分析#探讨#研究#学术#学者#专家#文化传承#传统美学#艺术鉴赏#心灵成长#个人发展#自我提升#情感管理#情绪调节#心理健康#生活智慧#生活哲学#生命意义#道德#伦理#美德#信仰#信念#精神追求#灵魂#神秘#奇妙#有趣#娱乐#轻松#幽默#故事#传说#神话#经典#著作#修行方法#实践经验#案例分析#解惑答疑#文化交流#跨文化#多元文化#开放包容#创新#创造#想象#探索#发现#突破#超越#心灵感悟#情感体验#人生百态#世间万象#哲学思考#深度分析#广泛探讨#知识普及#文化传播#智慧分享#心灵启迪#情感共鸣#生活指导#精神寄托#灵魂伴侣#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古代与现代#思想碰撞#智慧交锋#文化融合#历史演变#哲学发展宗教研究#国学经典#传统智慧#智慧人生#思考方式#启示录#心灵之旅#精神世界#修行之路#佛法精髓#佛经解读#佛理探究#佛教学者#佛教历史进程#佛教艺术魅力#文化传承与发展#文明演化#知识宝库#学习方法#教育理念#解惑之道#领悟的力量#开悟的秘诀#觉知的意义#冥想技巧#禅定心法#静心之道#安静的力量#宁静的心境#和平的追求#和谐的共处#慈悲之心#善良之举#仁爱的力量#宽容的艺术#包容的智慧#理解的重要性#理性思考#理智决策#真理的探索#真相的揭示#意义的追寻#价值的体现#人生观塑造

show more

Share/Emb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