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上 感應篇 (孫翠鳳居士 國語讀誦)
林淑琴:雪蓮花道場 林淑琴:雪蓮花道場
5.84K subscribers
287 views
10

 Published On Aug 14, 2021

《太上感應篇》簡稱《感應篇》。其中心思想是太上(指道祖)說法開示,度化十方、普濟群生;教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如果說諸經典是人們證聖成真的門徑,《太上感應篇》就是我們成道成仙的基石,它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積善之家天必降福,積惡之家天必降禍」總結因果報應關係,全篇宣揚「天人感應」和因果報應的思想。其中既有儒家忠孝友悌的思想品德,又有道家尊道貴德的信仰條約,同時也包括了佛教慈悲為懷的內涵,所以說它融儒釋道三家於一爐。

《太上感應篇》,是讓人們安貧樂道,知足抱朴,免生是非和忿爭。認為「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以此提出「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的信條。要求人們,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為人處世,要貴有「平常心、慈悲心」。要廣行善舉,勿以善小無益而不為,也勿以惡小無損而為之。明曉「小善不積,無以成大德;小惡不止,終將成大錯」的道理。

故道祖說:「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惡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道教有這樣的一幅對聯來對照「善惡」和「因果」:陽世奸雄,忍心害理皆由己;陰司報應,古往今來放過誰。積善就如同「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行惡則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因此,道祖告誡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這個「善」與「惡」、「因」與「果」,就如同種瓜能長瓜,種豆能長豆一樣。「感」與「應」的意思是:如心裡想著去行善,雖然還沒有去做,吉神就已經有了感應;或心裡想著惡事,雖然還沒有去做,但凶神也就感應而至了。這就是「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真可謂,一念之差,不是天堂即是地獄啊!

文昌帝君說:「世人每日清晨誦持感應篇一遍,可以消愆滅罪;感應篇行之三年,萬罪消滅;行之四年,百福皆集;行之七年,子孫賢明,榮登科第;行之十年,壽命延長;行之十五年,萬事如意;行之二十年,子孫為卿相;行之三十年,注名仙籍;行之五十年天神恭敬,名列仙班。」

「感應篇」是千年萬世做人根基,照「感應篇」去做,入世則為聖人,出世成仙佛。兒童時代,父母教他們口誦「感應篇」,善根深厚,將來必定開花結果。十一、二歲小學生,每晨讀誦「感應篇」一遍,終身奉行,為修身立業之助,求學定有成就,一生幸福。中年人學「感應篇」,在社會上實實在在做事,一生平安,事事如意。老年人念「感應篇」,亡羊補牢未為晚也,心境開朗,清淨自在,身體健康,壽命延長。

《太上感應篇》中道教的「天人合一」、「承負」、「善惡」、「因果報應」教義,一脈相承,廣播華夏,深深地影響著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生死觀。既激勵後人又警示來者,此書可謂「善書之王,經中之寶」。

show more

Share/Emb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