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 Peter【天主教小知識】天主教與基督新教怎麼分家的? (中文字幕)
AMDG喜樂於上主 AMDG喜樂於上主
9.84K subscribers
10,908 views
337

 Published On Jul 31, 2024

Fr. Peter 【天主教小知識】天主教與基督新教怎麼分家的? (中文字幕)
因信稱義,因信成義.......
聆聽更豐富信仰分享? 請訂閱👉    / amdgrejoice   天主保祐🙏
#宗教改革 #馬丁路德 #天主教 #基督教 #新教 #TransfigurationChurchNYC #紐約華埠顯聖容天主堂 #FrPeter #天主教信仰
非營利頻道,畫作如有侵權請告知。This is a Non-profit channel,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please inform us.
About the music: Calm and Peaceful by Oleksii Kaplunskyi (LesFM)
About the picture: Ferdinand Pauwels - Luther hammers his 95 theses to the door

宗教改革的歷史大背景
——東西教會分裂,使得後來的分裂從可能走向現實。
——遷居亞威農、三教宗並立、個別教宗的道德問題,導致教宗威望大跌。
——教宗的大公會議和地方主教會議的改革沒有很成功。
——一些主教、隱修院、司鐸的極端世俗化,教會喪失威信。
——貧富差距之下,被剝削的窮人增多,賦稅卻絲毫不減。
——歐洲天主教治下的信仰變得僵化、法律化、迷信化。
——已有人抨擊天主教,如 14 世紀英格蘭的威克裡夫,捷克的胡斯等。
1517 年:路德會、信義宗
——22 歲,雨夜經驗,如何站立在天主前?遂許願並加入奧斯定會隱修院。
——24 歲,馬丁路德(1483—1546)發聖願,祝聖為神父。
——25-29 歲,獲威登堡大學神學博士;尤其喜愛保祿和修會主保奧斯定。
——30-38 歲在威登堡任教,講授聖經。藉著重讀保祿,尤其是羅 1:17“福音啟示
了天主所施行的正義,這正義是源於信德,而又歸於信德,正如經上所載:“義人因信德而生活。”路德形成自己的信仰宣告:1 福音的核心是因信稱義:人因原罪已徹底敗壞,無力得救;受過洗的人也依舊為罪惡糾纏,人靠自己的善工(補贖、愛德)無力獲得救恩,人在天主前毫無功績可言。一切都是天主的恩寵,人唯藉信心走到上主面前。(公教強調因信成義,新教強調因信稱義,二者在今日已無分歧;公教強調人性與恩寵合作,新教強調人性的徹底敗壞,唯獨上主的恩典)2 既然唯有上主的恩典起作用,那麼一切仲介歸於無用,如聖事、司鐸職、感恩祭、聖統制等。3 人的自由意志無能為力,上主也預定一些人得救,一些人不得救(儘管
前提是上主的慈愛)。
——宗教改革的導火索(近因):為修建羅馬聖伯多祿大殿,教宗宣佈普遍性大赦,任何信友,只要辦告解、痛悔、領聖體,並做一點奉獻便可獲得大赦。但是在德國宣佈大赦事宜的道明會士 Tetzel 卻宣講若為亡者獲得大赦,奉獻金錢已足夠,告解聖事並非必需。
——1517 年 10 月 31 日,路德在威登堡教堂佈告欄貼上“95 條論綱”,論述罪赦、大赦、煉獄、教宗首席權等條目,路德否認教會的“恩寵寶庫”,大赦對煉獄靈魂是無用的。路德本意是與不同人士談論信仰,沒想到拜印刷術所賜,其 95 論綱迅速傳遍德語地區,點燃了德國一些人的反羅馬情緒。
——教廷希望奧斯定修會會長勸勉路德放棄己說,路德嚴厲拒絕。並給教宗良十世寫信,堅持自己的立場。
——1518 年 8 月路德在薩克森選帝侯腓特烈三世(Friedrich der Weise von
Sachsen,1463-1525)保護下,接受了奧格斯堡帝國會議上樞機主教 Cajetan 的問訊,雙方不歡而散。路德擔心被捕,悄悄逃走,受腓特烈保護。
——1519 年,萊比錫辯論,路德否認教宗的首席權和大公會議的無誤性(對天主教來說這無疑是異端),對他來說,聖經、福音書成了唯一的靠山和標準。路德正式與教會分道揚鑣。
——教廷和路德互不讓步,且對抗愈烈。路德稱教宗為“敵基督、假基督”,也利用人們對羅馬的不滿製造抗議情緒。1520 年路德寫了《致德國的貴族基督徒》,呼籲諸侯脫離羅馬進行自己的改革,沒收天主教一切財產,建立獨立於羅馬的“國度教會”,取消教會法律、稅務、獨身制、煉靈彌撒、朝聖、大赦、節日等。又寫了《教會在巴比倫的流亡》,只有限度地保留了聖洗、彌撒兩件聖事,以及一部分的告解。寫了《論基督徒的自由》給教宗,論述關於“信仰”“稱義”“善工”。
——1520 年 12 月 10 日,路德在威登堡公開燒毀了天主教法典書籍,和教廷要他收回異說、銷毀自己著作的詔令。
——1521 年 1 月 3 日教宗正式絕罰路德,驅逐出天主教。由路德分裂出的教派被稱為“路德宗”Lutheran Church,或因其“因信稱義”的主張而叫做“信義會”。
——1521 年 5 月 26 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 Charles V(1519-1556)秉持公教信仰,要求路德撤回主張無果,下令通緝路德及其追隨者。路德受到薩克森侯爵腓特烈保護,隱居瓦爾特堡。期間將聖經新舊約譯為德語,譯文優美,極大推動了德語聖經運動。但由於不再有一個類似天主教大公會議的權威,路德把聖經中不符合自己觀點的書斥為無價值的,如《雅各伯書》因為推崇善工,在路德看來是“沒有福音精神的書信”。(這樣聖經本身的權威也不絕對了,一切為了路德個人的經驗和因信稱義的教導服務)(雅 2:14-20 我的弟兄們,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德,卻沒有行為,有什麼益處?難道這信德能救他嗎?假設有弟兄或姐妹赤身露體,且缺少日用糧,即使你們中有人給他們說:“你們平安去罷!穿得暖暖的,吃得飽飽的!”卻不給他們身體所必需的,有什麼益處呢?信德也是這樣:若沒有行為,自身便是死的。也許有人說:你有信德,我卻有行為;把你沒有行為的信德指給我看,我便會藉我的行為,叫你看我的信德。你信只有一個天主嗎!你信得對,連魔鬼也信,且怕得打顫。虛浮的人啊!你願意知道信德沒有行為是無用的嗎?)
——路德一直堅持取消司鐸獨身制,1525 年 6 月,在農民戰爭期間(路德的改革推動了農民戰爭,而路德卻主張以暴力鎮壓革命的農民;路德的關注點始終是教會的改革,而非民眾的經濟改革,而狂熱的閔采爾則直接參與了農民起義),他娶了離開熙篤會的修女加大利納 Katharina von Bora 為妻。
——1529 年,斯派爾帝國議會上,一部分諸侯和誠實,對於“容忍傳統教會”“在尚未改革的地區不要推行改革”的規定提出抗議 protestation,由於此抗議,此後不隨從天主教信仰、而屬於改革信仰的人一直被稱為“抗議者”“抗羅宗”“誓反教”“新教”Protestant。
——路德死於 1546 年,直到 1555 年的《奧格斯堡宗教和約》,雙方才握手言和,不再因此爭戰。 且重述 1526 年第一次斯派爾會議的原則:民眾的信仰卻決于統治的諸侯,即誰的領地,就信奉誰的宗教。

show more

Share/Embed